陳獨鰲不僅會拉二胡還會製作樂器,他手中的這把低胡便是花了一年時間來製作的。劉曉東 攝
  紅網長沙縣站1月5日訊(星沙時報記者 周佳藝)“這是京胡,那是低胡,還有三弦、大筒……你看這把,長得像阮,其實叫月琴。”介紹起自己製作的寶貝,62歲的陳獨鰲眉飛色舞。這個在長沙縣白沙鎮錫福村頗有名氣的農家老漢,除了彈民樂、吹嗩吶、敲鼓敲梆子等十八般武藝樣樣在行外,他還無師自通,自學了一門好手藝——製作十餘種民族樂器。
  抓青蛙做琴皮14歲做了第一把二胡
  “小時候趕集的時候,看見那些拉二胡的,唱戲的,我就特別感興趣。”每每有戲班子演出,陳獨鰲便趴在臺下專心致志地研究樂人拉琴。沒有師傅,沒有人教,更沒有一把二胡,陳獨鰲發了愁,便萌發了給自己做把二胡的念頭,“有了二胡,就可以自學。”
  “14歲的時候,我做了第一把二胡,能用,後來又做了其他樂器。”為了做二胡,陳獨鰲利用乾農活休息的間隙找木材、找琴皮。
  “琴皮本來最好要用蟒皮,再次也要用蛇皮,可是哪裡找得到蛇皮呢,我就抓了一隻青蛙,用青蛙皮做琴皮。”沒想到,青蛙皮竟然也能發聲,14歲的陳獨鰲就此與民族樂器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  花一年時間制琴一把低胡三千元也不賣
  “做琴筒的木材要整木,檀木、梨木都是常用木材。木材質地要緊密,沒有蟲眼,沒有疙瘩。”上個月,陳獨鰲又完成了一把低胡的製作,前後花了一年的時間。有人想出三千元買下,陳獨鰲卻不願意賣。“每把琴都是我一點點掏空木頭、慢慢打磨出來的,哪裡捨得?”
  “就拿這個琴筒來說,挖空之後,要靠自然風慢慢吹乾木材的濕氣,不能曬,不能用吹風機吹。還得要經過三伏天,才能保證琴能發聲還能不開裂。”陳獨鰲說,自己從來沒有找過做琴師傅學習,一把琴做出來往往有二十幾道工序,全憑自己琢磨、實驗。“別看只是幾塊木頭,但木匠做出來的卻只能是個啞巴琴,拉不出聲音。”
  如今,陳獨鰲有空就在村裡的管弦隊帶著大家進行排練,他用的譜子也仍是最古老的工尺譜。兒子陳方圓也是吹薩克斯的好手,孫子才三歲,也能拿起鼓槌敲敲打打,有人專門寫下“音樂世家”幾字裝裱起來贈送給他這個民間達人,對於這樣一份禮物,陳獨鰲十分珍惜,“希望家裡的晚輩也能喜歡音樂,因為有音樂的生活是美好快樂的。”  (原標題:長沙縣白沙鎮老漢能自製十餘種民族樂器被稱贊為民間達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fprrrabzp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